在宗族势力发达的地区,民间的福利与公益事业往往由宗族来承担。对此,钱杭和承载先生在他们的著述中,通过剖析江苏无锡安氏宗族的《赡族录》,作了生动的描述。他们说:“宗族对族人的救济及其规则”,实际上也就是班固的“会聚之道”。宗族的“救济”事业,是通过对同姓同宗者之间财产上的贫富差距进行调节,来维护一个特殊的血缘团体的稳定。在富裕的江南农村,凡是较大型的村落,总有一些颇具实力的宗族。如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的安氏宗族,是一个雄踞地方长达三百多年的望族。仅明代就出了安如山、安国、安希范等仕宦名流,在地方上有极好的名声。《常州府志》载,“安国,字民泰,无锡人。居积诸货,人弃我取。赡宗党,惠乡里,乃至平海岛、浚白茅河,皆有力焉。”安氏宗族“赡宗党”,对救济族人有一整套的规则。在清咸丰元年(1851年)所印《胶山安氏家乘》(胶山为金匮安氏祖坟所在地)中有《赡族录》一卷,保存了订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赡族条件》,共10条,起草人是安国之孙安希范。从10条赡族条款看,涉及面是很广泛的,包括老、弱、孤、寡、贫、病、婚、丧、学10个方面,所需钱粮,均由安希范出。正是由于安氏对地方公益事业如此的热心,才会出现“父丧,会葬五千人”的盛况。[120]
相关影视:1949印度电影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