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眼中,朴必须散为器,只有人为制造后的事物,才更符合人类世界的审美和意义。世间万物无数,必须一一命名,分门别类,让人熟知。而在老子眼中,朴散为器是大逆不道,因为凡是人为就是有为,有为是不自然,自然的事物才是无为。
老子说,道自我分割后成为各种器物,人会根据器的特质命名,于是就有了各种人在社会中不同地位的名号,有了名号,争名夺利就开始了。其实认真想来,那些名利都是人为,并非自然的道。争名夺利都是在玩一个别人设计好的游戏。朴散为器的最大祸害不是让人争名夺利,而是让人不能无为,永远地有为下去,无穷无尽的内耗最终毁掉自己。
第三十三章 老子告诉你,如何打破生死观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②。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③。不失其所者久④,死而不亡者寿⑤。
注释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这里,“智”即使不是贬义,也非褒义。这两句话并非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大意是说,了解他人只能算是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高明。河上公说,人能自知贤与不肖,是谓悄无声息地自我省察,内视无形,故为明也。曹道冲说:“智以达外,但能知人;明以照内,自灵于身。”这八个字,其实不可分割。真能知人的人,必自知。真自知的人有时也要通过别人那里知自己,这是个内外合一的问题,不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