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飞。“人文精神大讨论”背景下的文学批评论述[D].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三、文化的继承与现实主义的精魂(2001—2017)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综合国力各方面的增强,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方向。就文学创作而言,新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网络文学和大众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那么文学创作的主体就由之前的文学领域的学者、专家逐步变成了以写作作为职业的网络写手,他们追求的并不是文学作品的深度、真实度,而是当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就是说,当代文学创作不再重点关注作品的文学性,而是集中表现作品的通俗性,需要满足市场对于文学作品的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具有最大限度的自由性,或更贴近于现实生活,或充满想象、荒诞不经。文艺批评、文学研究领域也表现了不少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在对社会历史批评的正名和超越、对西方文学理论的批评和借鉴、对文学批评新模式的探索等潮流的驱动下,花样繁多的文学批评样式应运而生,风格各异的文学批评文本层出不穷。”[1]不少文学批评者在向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形态回归的同时,开始关注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式,把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与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各种各样的文学理论进行融合,以此作为文学批评、学术研究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