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就是“赤子之心”,即使时间糟蹋白了须发,内心却越活越像个孩子。
但我觉得光这个成语还不够,似乎还得加上点什么才更符合李白诗歌的脾胃和气质——仙风道骨儒为魂!
对,就是这三个字儿:儒为魂!
我们都知道,儒家文化讲究积极用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身齐家平天下”。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当官要干事,干事要为民”!
当官是为了干事,干大事干好事;要想干事就必须先当官。
在他们看来,只有为民干事、为国建功才算真正实现个人价值,而要实现这人生价值就必须进入“仕途”。
虽然在李白的诗歌里有相当多篇幅表现出了狂放自由不与官场合作的内容,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比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似乎更多道家的内容,但如果深入阅读诗歌,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还原诗人当时的生活和情绪,谁又敢保证这样偏激过火的语言恰恰反映了内心的“不平”与“愤激”?
李白一直觉得自己很有才,觉得这才华必须用在济世救民才算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内心一直燃着“积极入世”的梦想,虽然他觉得参加科举有点丢他大诗人的面子,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四处奔走,干谒豪门权贵献诗以求推荐的事儿没少干,甚至可以说一直没有真正停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