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作为西方哲学主流的知性主义(intellectualist)哲学家们对人、特别是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而言,自苏格拉底通过援引古希腊德尔斐神殿石柱之上的名言“认识你自己(gnothi seauton)”而开其先河以来,历代哲学家已经进行过大量的、具有学统性相继关系的研究——概括起来,这种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第一,对作为这种主观精神世界而存在的所谓“意识”“心灵”等对象进行的抽象的形式化探讨和研究,它以笛卡尔所肇“ ”(philosophy of mind)始的心灵哲学 研究及其诸多后继者为主体部分[2],经历了一个由当初抽象的哲学思辨出发,逐步走向今天的多学科综合性具体研究、由当初的学术支流逐步成为今天的主要学术热点之一的过程。
第二,对作为这种主观精神世界的一种主要官能的“认识”进行的知性主义探讨和研究,亦即人们通常所谓的“认识论研究”和“知识论研究”,显然构成了西方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的全部发展过程的主体部分,甚至至今仍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主流而存在。不过,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它也相继出现了由早期的“本体论”研究出发,经由近代以来的“认识论”而进一步向“语言学”,甚至在当代走向“后现代主义”的一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