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原 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①。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②,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仁言动众
楚王率军攻打萧国,当时正是冬天。打败萧国后,楚王冒着严寒亲巡三军,士兵们深受鼓舞,全身像披上了棉絮一样温暖。
注 释
①甚:超过。②蹈:践踏,踩。
译 文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读解心得
“甚于水火,于仁最急也。”水、火,虽为生存的所需,但孔子说百姓们对仁的需要更为迫切;且水火可能危及生命,但是仁不能。孔子看出了仁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李零先生说,这话表达了孔子的失望,孔子不仅对统治者失望,对老百姓也失望。老百姓对他的“仁”都是躲着走、绕着走,如避水火。
(三十六)
原 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①。”
注 释
①让:谦让,退让。
译 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读解心得
《论语正义》:“此章是夫子示门人语。盖事师之礼,必请命而后行,独当仁则宜急行,故告以不让于师之道,恐以辗转误人生死也。”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能谦让,也就是说:仁德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是铁杆标准,不能动摇。当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老师错了,自己是对的,这时就不必谦让,而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另一个方面的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要自告奋勇,积极主动上前,而不要谦让于其他的人。